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商情网资讯正文

新基建将带来活力仍是危机哪些企业和出资组织早已布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16 16:18:43  阅读:9383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什小瀑,36氪经授权发布。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扑面而来。

“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 月 4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决策层强调“新基建”的重要性。20天内,决策层四次开会提及“新基建”,引发广泛关注。

如同任何新事物刚出现时一样,“新基建”也迎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拥趸视之为“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之战,胜负手”。质疑者则呼吁警惕,认为推行“新基建”将刺激民企借贷却不能使其获得税费减免,实为给民企插刀,会刺激出新危机。”

“新基建”会带来生机还是危机?

“新基建”细分领域及规模分布

按照之前央视报道,“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七大领域产业链广泛延伸,囊括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触及信息传输、智慧城市、物联网、健康、医疗等众多方面。

表格来源:晓说通信(下图表格同)

对于“新基建”领域的划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提醒,不能把产业混淆成基建,“5G、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属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内容,人工智能等是基于新基建的应用,应由市场主导,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的相关需求可能会增加,新基建的推进速度可能会加快。”

“新基建”背后的活跃投资机构揭秘

时代日新月异,如今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成为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

在政府指明方向,市场需求拉动的过程中,民企在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放眼人工智能市场,领军企业大多是民企。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市场切入点和应用场景的摸索,也大多经过民企的多次试错。

从投资角度看,5G大多是国企投资,其他领域是国企和民企共同投资。融中财经以代表性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对这七大领域背后的投资机构布局情况做了挖掘及梳理。

1、5G基建

在新基建的七个领域中,5G的呼声最高。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2020年,5G相关应用将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如今,被高层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发布2020 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的22个省市中,有21个地区宣布将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其中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约27.6万个。

5G生态包括涉及传统意义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服务商等的5G基础网络,产业链前端,垂直应用生态,基站机房升级改造、天面、传输管线等基础建设。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通信基站这一代表性细分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此外,车联网、远程医疗、企业上云、人工智能等均为以5G作为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在车联网领域,投资机构的布局情况为,腾讯投资14个,IDG资本投资13个,真格基金和红杉资本中国均为11个,经纬中国、联想之星和上汽投资-尚欣资本均为10个,京东、顺为资本均为9个,金沙江创投8个。

在智能医疗领域,投资机构的布局情况为:红杉资本中国19个,IDG资本15个,君联资本12个,经纬中国和真格基金均为11个,深创投9个,启明创投、蓝驰创投均为8个,北极光创投、软银中国均为7个。

2、特高压

特高压是“新基建”的亮点之一,指的是±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 1000 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

关于特高压是否算是“新”基建的争论很多,有些行业人士认为特高压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存在,“全球普及率并不高,采用特高压与否的关键是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应仔细考虑未来我国能源供需的区域布局,避免为拉动需求而过快推进特高压的投资建设。”

据《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测算,在特高压方面,约有1000亿元的投资体量与约300亿元核心设备订单等待释放。在投资资金的来源上,国家电网早已启动混改并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能源发电这一代表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被称为城市群的血脉。

“它的动力装置,比如储能、实时供电、充电的模式,还有轮轨的新材料应用,都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另外列车自动的运行和控制管理系统,运用的新技术比较多。把它当作新基建,是因为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或者自动控制的一些技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如此解读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被列为新基建的原因。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产业链条非常长,从原材料、机械到电气设备再到公用事业和运输服务,在推动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交通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城市轨道这一代表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 “加油站”。

据《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700万辆左右。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约需要1880万台充电桩,整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充电桩的问题关乎行业标准,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可发挥的作用或许更大,比如,政府能够最终靠一些行政手段和补贴来鼓励各大停车场建设一批标准充电桩,继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受益于本轮新基建的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加速投资将拉动充电设备需求显著增加,带动相关产业链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长。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充电桩这一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5、云计算数据中心

“未来数据量或有一个‘涨潮式’的发展。”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曾如此预期。

“随着5G商业化进程加速,流量持续增长,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需求增加,将产生大量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多家券商研报表示,“第三方IDC企业因具备数据中心资源壁垒、资金壁垒及丰富的运维经验和服务能力备受机构看好。”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数据中心IDG这一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6、人工智能

党中央、国务院将人工智能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将会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将会应运而生,在探索应用场景方面,人工智能也会发挥强大作用。

“基础层方面,建议关注国内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企业在算力提供上的市场机会;在应用层方面,建议关注语音、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预测分析等技术在AI+(客服、安防、医疗、汽车、金融等)市场上的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王蕴韬认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建设计算加速能力、计算泛在能力、建协同生态能力。

“发展产业,要先行基础设施,只有基础设施起来之后,才会有后面的众多应用。”中科创星创始人米磊看好光电芯片的发展,“5G和物联网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而光电芯片又是5G和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未来不是消费电子时代,而是消费光子时代。”

主打硬科技的中科创星,在人工智能、光电芯片、5G基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进行了多年的资本布局与项目挖掘,目前总体投资超过280个硬科技企业。如今,随着“新基建”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中科创星的投资策略更加坚定。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这一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7、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

2012 年,“工业互联网” 被首次提出,2019 年,工业互联网逐渐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2020年,工业互联网被列入重点发展趋势。

随着此前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工业互联网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将助推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据研究机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914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

截至3月10日,据不完全统计,在工业信息化这一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IT桔子

此外,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活跃投资机构投资情况为,英特尔投资、经纬中国的投资数量均为4个,HIVE Ventures、Wipro Ventures、百度风投、元禾原点创投、Darling Ventures、英诺天使基金、赛富基金、启迪之星等机构均投资了3个相关项目。

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纷纷飘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势汹汹,2003年,非典来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几场危机之下,决策层均采取了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

二级市场向来是政策的风向标。“新基建”的提出,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扑面而来,相关概念股纷纷翻红。疫情以不用寻常的方式使数字经济企业扶摇而上。

融中财经将七大领域相关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整理,如下图所示:

股市上涨是否具有可持续?融中财经采访到某一线券商高管,“在疫情期间,‘新基建’概念股会有机构连续关注,毕竟08年有4万亿先例,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趋势,将引领未来5-10年的中国经济。不过从短期看的话,股价涨势过高势必会引起回调。”

“二级市场里,真正有创新能力和能提供核心价值的企业,未来的收益还是会持续上涨。”米磊认为,对于未上市的企业来说,在产业链里解决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并且具有高技术壁垒是其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

拥护和质疑?市场是最终验金石

如同任何新事物刚出现时一样,“新基建”迎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新基建’是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以恒大研究院任泽平为代表的“拥护派”认为,在中美摩擦下,“新基建”是“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之战,胜负手。”

然而,也有行业人士发出不同声音,称要对“新基建”保持警惕。

“现在喊着大刺激的,主要是在给自己持仓加油呢,或者替自己的开发商东家摇旗。”还有观点认为,“能够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最主要的基础是民企,推行‘新基建’将增加地方债务负担、刺激民企借贷却不能使其获得税费减免,会刺激出新危机。”

“新基建”到底是“神力大补丸”还是“含笑半步癫”?将创造生机还是引发危机?

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基建”涉及的领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短板。

“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补短板”这一步早晚都需要迈出去。“迈出去”的节奏需要把握好。

“不能将产业混淆为基建,不能借疫情让政府过度补贴某些产业;基建不分新老,关键是提高回报;在逆周期调节方面,积极推进在建基建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复工,加速推进已规划项目的开工,而非仓促审批新的基建项目、重走产业补贴的老路,导致新一轮的寻租行为。”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称,要冷静看待“新基建”盛宴,纾困和推动复工是目前更有效的逆周期调节政策。

陆挺认为,如今复工复产率低,一季度GDP或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保障现有基建项目的复工,政府加大对相关项目资金支持,才能提高投资增速。其次,民企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政策方面如能加大对企业的纾困力度和人员补贴,可提振行业发展。

“‘新基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建设节奏和应用跟进的速度是否匹配,说到底,对方向的判断是最大的风险,这个领域的市场需求量是多少?是否有足够多的应用会起来?”米磊认为,“新基建”投入规划一定要符合市场规律,因为最终还是要让市场买单。

在后疫情时代,围绕“新基建”,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试验”正在发生。如果说不断创新和试错是其发展动力,而真正的验金石只有市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