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商情网资讯正文

数字化转型拐点已至紧要关头CIO怎么向老板要预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20 22:51:20  阅读:3942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在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资源的投入就往往需要一定的预算支持,每当到这样一个时间段,如何向老板要预算,就会成为CIO们最头疼的问题。

近期,钛媒体就这一问题对话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陈勇(Owen Chen)。陈勇在Gartner专门负责CIO相关问题的研究,比如IT领导力、IT战略、IT治理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陈勇向CIO们提出了几个关键性的建议,并对目前CIO面临的几个其他挑战给出了方法论。

陈勇表示,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新常态,而非企业优势:“所有的企业都要走数字化这条路了,那些还没有走数字化这条路的企业,可能就会被淘汰。而数字化本身已经不能够把它当做企业的竞争优势了。”

但在数字化转型大趋势的背后,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企业在IT预算上并没有显著增加的趋势。所以,CIO更应该学会使用一些技巧,以在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帮助企业顺利度过拐点。

陈勇认为,在于CEO沟通过程中,CIO应该多从CEO的角度来审视公司IT发展的问题,“CIO要考虑的,就是那些让CEO每天晚上都在想的问题,我能够帮到他,那么就可以从他那里要到钱。”此外,还要考虑到公司发展的差异化问题、以及用CEO能听懂的语言而不是专业术语跟他交流等等。

而在数字化新常态下,企业如何跑赢比赛?陈勇认为,“适应性强”的企业虽然经历过艰难的拐点,但后续发展会更好。这就要求CIO具备三大类能力:凝聚力、预见力、适应力。

此外,IT创新也很重要。陈勇认为,IT创新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1,从企业的痛点出发,想办法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企业痛点。2,从业界的最佳实践出发。3,从新技术出发,斟酌可行性。4,共情,从客户角度出发。陈勇认为,共情,从客户出发来设计IT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命题。

以下是钛媒体与陈勇的对话实录,经钛媒体编辑:

数字化转型成为新常态,而非企业竞争优势

钛媒体:目前企业整体的数字化程度是怎样的?

陈勇:我们把企业的数字化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愿景阶段,第二个阶段叫设计阶段,第三个阶段叫做交付阶段,到交付阶段他们还不算成熟,后面两个阶段,一个叫做扩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叫做改善阶段。

处在扩展阶段和改善阶段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数字化已经成熟的企业,2018年这类企业的比重是17%,2019年是33%,到2020年预计大概就是40%。

那么40%的企业已经成熟的话,已经有将近有一半的企业数字化成熟了,所以我们大家可以把这个事情理解为数字化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新常态。也就是说所有的企业都要走数字化这条路了,那些还没有走数字化这条路的企业,可能就会被淘汰。而数字化本身已经不能够把它当做企业的竞争优势了。

如果三年前、五年前企业搞数字化,同行都还没搞,这可能是一个竞争的优势。然而到今天,很多企业都已经搞数字化了,企业的那些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已经搞数字化了,数字化就不会是一个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新常态。

IT预算增长平缓,CIO更要掌握“预算技巧”

钛媒体:在这个新常态下,CIO面临的最痛点问题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跟CEO申请尽可能多的预算,在这方面您有哪些经验?

陈勇:CIO在跟CEO交流的时候,一定要转换思路,看看CEO最关心什么,然后再看IT能不能帮助CEO解决他关心的问题。

要看哪些问题CEO每天晚上想得都睡不着,如果你能够帮到他,那么就可以从他那里要到钱。这里讲几个CIO经常进入的几个误区:

1)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差异化优势,以“别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也要这么做”为说辞申请预算,这是CEO们比较担心的一点。因为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不能竞争对手做了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如果这样那公司最多只是跟别人一样,不能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领先的地位。

2)用CEO听不懂的技术语言跟他交流,CEO听不懂,自然批不了预算。很多CIO在跟CEO交流时,经常使用技术语言,但并不是每个CEO都懂技术,如果CEO是听不懂这个项目,也就没办法来批准预算。“我们碰到好多次CIO跟CEO说,要搞中台,但是中台这个概念CEO听不懂,听不懂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陈勇说道。

3)经常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而不是CEO立场。“因为我在这个位置,所以就要给我更多预算”。很多CIO认为企业要增加IT预算,并不是认为IT投入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而是认为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公司就应该多“给钱”,但其实,CIO更多要考虑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按照这个思路,一般来讲,CEO最关心的只有三件事:销售的增长、成本降低、控制风险。因此,这三大块也是一个CIO应该具备的思维角度。

钛媒体:数字化转型现在很热,这会让企业的IT预算有明显增加吗?

Gartner全球IT预算变化预测

陈勇:根据Gartner的调研,我们发现,到2020年,企业IT预算的增长率为2.8%,相比往年来讲,这是个不坏也不好的数字。不坏是因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讲越来越重要,他们并不抵触在新型IT上的投入;不好是因为,当前整个经济环境放缓,所以用在数字化转型上的IT预算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极少有企业说我们IT的预算会大幅度增长,在两三百名CIO中,我们仅碰到两个金融行业的CIO表示他们的IT预算是可以有很大增长的。

所以聪明的CIO在做IT预算的时候,会考虑是否可以帮助企业消除技术债务。

技术债主要由两方面形成:一方面,企业在做技术投资时太过激进,以至于产品设计上存在缺陷,这就是构成了技术债;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有一些古老的系统,使用时间较长,性能欠佳,这个也是技术债的一个方面。

数字化转型比较成功的企业会注重于把技术欠下的债进行偿还。相反的例子是,一些数字化做得不好的企业会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IT预算的降低以及IT成本的节约上。降低IT预算很简单,只要某些项目砍掉不干就行了,但这些项目砍掉,很有一定的概率会给业务带来负面影响,造成某些业务没办法顺利的开展。

企业IT如何创新,又如何赢在拐点

钛媒体:Gartner强调企业要赢在拐点,每个企业的拐点是不同的吗?

陈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大部分CIO所在的企业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拐点,40%的企业遇到的冲击最大的可能性是机构的重整与颠覆。

比如某石油公司CIO表示,他们在两个季度之内销售收入减少了50%,同时长期客户的数量减少了70%;一家新西兰的保险公司也说,他们过去几年遇到的一个最大的事件就是新西兰南岛发生的地震,地震对他们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钛媒体:在这些拐点面前,各个的企业表现怎么样?

陈勇:有的顺利通过拐点,有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我们大家可以把这些企业分成三大类,一类遇见的挑战不太大,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未经考验的企业;另一种经过了考验,并且成功地应对了考验;另一类是虽然经历考验,但没有成功应对考验的。

基本上53%的企业是属于尚未验证,23%的企业是适应性强的企业,24%的企业是适应性弱的企业,那么适应性强的企业和适应性弱的企业相比较,营收会高出1.5%,利润会高出5%。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

企业“适应性”百分比象限图

钛媒体:这23%适应性比较强的企业有哪些特质?

陈勇:Gartner也总结出了能够成功应对拐点的企业的10个特质,并把这10个特质分为三类:凝聚力、预见力、适应力。作为企业高层的关键决策者,这三大类能力也是需要CIO去关注的地方。

凝聚力是企业能否成功应对拐点的权重最高的一组能力,占到50%的比重。企业应对拐点的转型,一定要是整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拐弯,如果只有最高层在拐弯,而员工却没有领会高层意图,大家可能就会各走各的方向。Gartner认为,好的凝聚力包含几个要求:有效的指引、合理的投资、出色的愿景、清晰的战略以及密切的关系。

在预见力上,预见力包含三点:发挥IT优势、接受风险以及预见变革。赢在拐点是能够完成出色的拐弯,如果能够在比较早的时间里面预见到要拐弯,企业就可以做充分的准备,但如果说企业没有预见到,而是一些外力迫使企业做了一个拐弯,那这个拐弯可能就是急转弯。

这几年在IT圈有一个词出现得频率慢慢的升高,那就是“敏捷”,这就涉及到了企业的“适应能力”。最早,“敏捷”的概念出现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上,比如说精益生产、看板管理等等;后来,人们对“敏捷”的关注就转移到了企业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上,即“敏捷开发”。另外,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个较为重要的敏捷就是“探索文化”、“变革文化”。有的企业看起来执行力很强,高层一说就去做了,但却没办法适应创新。

钛媒体:您所观察到的,企业大部分都在进行哪些技术上进行IT投入、创新?

陈勇: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在投资的技术上是有差异的,好的企业会更多的投到人工智能,差的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少了1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好的企业比差的企业多投入13%;还有一个相差10%的是数字孪生,相差8%的是区块链,这些都是好的企业更愿意投入的技术。

相反的例子,就是哪些技术是差的企业投的更多的?一个是AR、VR,差的企业比好的企业要多投入4%;会话式的平台,差的企业比好的企业多投入了2%。

能够正常的看到有些技术确实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变化,另外一些技术可能投入了以后还没有见效,我们并不是说AR、VR的技术差,不好,而是说这些技术从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来看,也许还没有达到一个能够让企业看到效益的阶段,也许需要再等一段时间,等它的价值更低了或者性能更好了,可能会有更大的一些变化。

钛媒体:在IT创新上CIO该怎么样去做,从哪里找方向?

陈勇:IT创新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

1)从企业的痛点出发,想办法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企业痛点。“比如说企业的痛点是东西卖出去了,钱收不回来,客户老是赖帐,那么CIO可不能够最终靠数字化的手段来帮助企业催款呢?”

2)从业界的最佳实践出发。这里的业界也不一定指同行,也可以是跨界所碰撞出的火花。例如,航空公司的自助值机做得很好,酒店领域的CIO就可以借鉴这种做法让客人可以自助入住,这就是一个创新的想法。

3)从新技术出发,斟酌可行性。比如说区块链比较热门,那么CIO就可优先考虑,在企业流程中,有没有适合区块链应用的一些场景。

4)共情,从客户角度出发。陈勇认为,共情,从客户出发来设计IT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命题。解决客户痛点,客户愿意买单,企业的商业模式才会成立,“比如说客户的痛点是很难叫到车,CIO做一个打车app,打车就会比以前容易很多。”(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秦聪慧,编辑/赵宇航)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