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妻丁夫人之前还有个刘夫人。刘夫人早亡,给他撇下儿子曹昂(子修)和女儿清河长公主。刘夫人死后,丁夫人成了曹昂兄妹的后妈。即使在今天,后妈与继子的关系一直是个敏感问题,真正处得好的少:后妈要么是虐待继子,要么怕担歧视之名而不敢管教。而丁夫人对曹昂却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将儿子教育得德智体全面发展。
宛城之战曹操的最大创痛,除了折了大将典韦,就是痛失曹昂。这曹昂关键时刻为救父亲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曹操内心的哀伤自不待言。但是,老曹毕竟是政治家,为收买人心,他当大家面流泪时,故意宣称失去长子并不太痛苦,最痛苦的是失去典韦。对此,丁夫人不能理解。曹昂死后,丁夫人每天想起来就哭,边哭边埋怨曹操:
“你把我儿给害了,你怎么连想都不想!”
刚开始曹操还理解并能忍受,但每天没完没了、哭泣无节,他可就生气了,打发丁夫人回娘家去住。这其实并非想让她下岗,只为提醒她克制一下、顾全大局而已。
过了段时间,曹操想把丁夫人接回来,亲自去老丈母娘家探望。当时丁夫人正织布呢,有人传报:“曹丞相来了!”丁人就像没听见,照旧织她的布。
曹操走上前,亲热地拍着丁夫人的后背说:“咱一起回去吧!”
丁夫人还是不搭茬,头也不回,眼也不眨。
曹操闹个下不来台,尴尬地走出门口,还不死心,对着屋里又说了声:
“怎么样?还是跟我走吧!”
丁夫人还是不吭声。
曹操叹了口气,说:“这下算是真的永别了!”于是宣布免去丁氏夫人职务,另无任用;宣布卞氏晋升正妻。
与丁氏离婚后,曹操告诉丁家,小丁还可以再嫁他人。丁家哪里敢啊。
其实,曹昂之死、丁氏之离,在曹操心里一直是个疙瘩。曹操病危时,曾叹息说:“我自觉没做对不起她的事啊!到了那边,子修(曹昂)如果问我:‘我娘哪去了?’我可怎么回答啊!”
曹操第二任夫人卞氏,可是个识大局、顾大体、懂政治的人。
卞夫人二十岁时,曹操纳其为妾。卞氏出身并不优越,她位卑未敢忘忧国,很早就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和眼光。
当时董卓作乱,她随丈夫一起到洛阳。有一次,曹操为了避难化装外出,很久没回来。袁术不知是不是故意使坏,传话说:曹操可能死了!曹操身边那些亲随闻言都想离开。此时,卞夫人丝毫没有“改换门庭投靠威虎山”的意思,她出来制止他们说:“我们老曹生死还不能确认呢。今天你们走了,明天老曹要是回来了,以后再怎么好意思相见呢?即使真的祸事到了,一起担当又怕什么呢?”那些人就没好意思走。
几天后曹操回来,听说这事,不禁暗中叹服。
危难时不失色失节容易,得意时不嘚瑟也难,卞夫人却都能做到。
丁夫人被废,她继任正室。她亲生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一些人前来祝贺,建议她大张旗鼓请客,赏赐大家。卞氏淡定地说:“魏王因曹丕在诸子中最年长而立他,我在孩子教育方面没犯什么过失也就万幸了,有什么值得庆贺、值得赏赐、值得显摆的呢?”
人们把这话转告给曹操,曹操高兴地说:“我这卞夫人,生气的时候不失态变色,高兴的时候不失去节制,这是一般女人最难做到的啊!”
大家知道,当时曹丕、曹植兄弟为争位拉帮结派,闹得不可开交。兄弟俩都是卞氏亲生子,卞氏尤其偏爱曹植,但她却没卷进俩儿子之间的政治争斗,没像春秋时郑庄公他妈那样做。这主要因为她读到过一条微博:“不懂政治是要吃亏的,卷入政治太深是要吃大亏的。”
卞夫人心胸豁达,为人宽厚。她晋位正室后,曹操将自己儿子中所有失去母亲的都交给卞氏抚养。她像前任丁夫人一样,对这些没娘孩子与自己亲生的一视同仁。丁夫人在任上时,对待卞夫人母子并不好。丁氏下岗后,卞夫人不念旧恶,每当曹操出差在外时,她都让人给丁夫人送些东西;又把丁氏请到自己家里,让她坐在正座,自己坐在下手;丁氏走的时候她还送出门外,如同当年两人作同事时一般。丁氏有些过意不去,说:“我一下岗未就业之人,您还这么客气!”
卞夫人做了王后,仍处事低调。她生活节俭,却又不做作。她从不穿金戴银、披红挂绿,屋里家具都刷黑漆,请娘家人做客不备山珍海味,手下人吃饭没有鱼肉。有一次曹操得到好几件名贵玉佩,让卞后自选一件,卞氏选了件中等的。曹操问为什么,卞后回答:“我若选上等的就是贪婪,选下等的就是做作。所以我选中等的。”
卞后高于许多当今官家大奶二 奶之处,还在于她能约束自己亲属。她特别嘱咐娘家人:在外面不要仗她的势为所欲为,也不要指望到这里来讨赏赐。如果你们作奸犯科,我不但不给你们求情,还会要求罪加一等!
对于普通百姓,她却能体恤照顾。每次随军出行,看到路边老人,她都让停下车来,问寒问暖,赏赐绢帛。这并非“政治秀”,而是因为她由老人们联想到自己死去的爹娘,这时她会哭着说:“真遗憾父母没等到这一天啊!”
丁氏、卞氏两人性格不同,但有其共同点:她们都不是虚情假意、巧言令色的女人,都是真性情,都富有爱心。曹操能成大事,与她们两位的奉献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