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震惊中外的词作《沁园春·雪》的下一半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作为。领袖的博大胸怀中,首先想到的英雄人物便是秦皇汉武。这说明毛泽东也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作是历史上并驾齐驱的英雄。只是,略输文采,就是说这两个皇帝的文采和才能不行,而是他们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与今朝的“风流人物”相比。
秦始皇和汉武帝一前一后相差半个多世纪,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千古一帝,而汉武帝在历史上执政最长,是留下的历史文化财富最为厚重和珍贵的政治家。甚至称汉武帝是“一代伟人”和“千古名君”。然而,这两位封建帝王都没有现代人那样把生死置之度外,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而是,他们都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汉武帝在追求长生不老上比秦始皇有过而无不及,因此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愚昧和被后人讥笑的故事。在这一方面,还真的无法与现代的“风流人物”相比。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到东方齐国故地,当地的一个方士名叫徐市,为了讨好秦始皇,徐市便施展骗子的伎俩,呈奏一书,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居住着神仙,可以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一听,喜出望外,于是决定花重金派遣徐市,带领数千童男童女乘船下海,前去寻觅仙山,向神仙讨长生不老药。只是徐市也有心计,把这数千童男童女带到了最东边的岛上,在那里安居乐业,传宗接代,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徐市在9年之后回来了,又在秦始皇面前使用骗术,信口开河,说什么蓬莱的仙药本来是可以得到的,只因为海里有一条巨大的鲛鱼兴风作浪,大船靠不了岸,现在请求皇帝派一名弓箭手一同前去,先把鲛鱼杀了,就不愁得不到仙药了。秦始皇信以为真,当机立断派出徐市和弓箭手前去,随后秦始皇自己也立即乘车赶到,一同杀死了那条大鲛鱼。秦始皇不但没得到长生不老药,而且目送徐市乘船远征蓬莱仙岛。
谁都知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一心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最后不也一样不得不在临死前传位给秦二世了啊!当然,汉武帝也和秦始皇一样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而且比秦始皇有过而无不及。
在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他就亲自接见了一个江湖骗子。这个所谓的方士名叫李少君,年龄不过三四十岁,却谎称自己有70岁高龄。而且在汉武帝面前大夸海口,说自己如何懂得祭神拜仙,炼丹制药,让人吃了长生不老。有一天,汉武帝当着百官的面,拿出一件古旧铜器,问李少君:“你能告诉我这件铜器出在哪个年代,为何人所有吗?”李少君看了之后,故作惊奇地说:“这件铜器早在战国齐恒公十年我就看到过,那是陈列在齐国君主的柏寝台上。”听此言众人忙考察铜器上的字,果然不错,与李少君说的一模一样。这一下整个宫廷都震惊了,异口同声地说,李少君真是个神仙,恐怕今年已经活到几百岁了。于是,汉武帝不仅相信李少君会炼丹会制造长生不老药,亲自封给他高官厚禄,而且在李少君病死之后,还相信李少君的灵魂升天而去,成为真正的神仙。
李少君死后,从东方之地又来了一个名叫李少翁的,他说自己能呼神唤鬼,懂得仙丹方术。汉武帝便立即召见李少翁,当时正赶上汉武帝的一个夫人去世,他很怀念这个夫人的美貌,就请教李少翁,如何才能让他与夫人见上一面。李少翁说:“这不难,我可以用方术大约在深夜招她前来,你们在梦中相会。”果然,这天夜里汉武帝就在梦中见到了夫人,立即封李少翁为文成将军,给了高官厚禄。
只是,过了一年多,李少翁的方术总是不灵验,令汉武帝十分失望。于是,李少翁便心生一计,背地里在帛上写了一些字,让牛吞下,自己装着不知道,过不久就当着众人的面,说牛腹中有奇物,是他用方术得知的。结果杀了牛,果然牛腹中有帛书上面还写着字。只是,汉武帝不相信了,说这分明是造假,写字的人就是李少翁,于是下令杀死了李少翁。
过了四五年,胶东王王后为了讨好汉武帝,派遣胶东王手下的一个小官名叫栾大,到长安向汉武帝献秘方,汉武帝召见了栾大。他更会吹牛:“我来来去去在这海域之中,看到许多高神大仙,他们都掌握长生不老的秘方,如果皇上肯准,我以皇上名义用重金将他们招来,为皇上献方奉药。”此时,汉武帝正忧患黄河决口、害死百姓的大事,就完全同意了栾大的意见。这位栾大长得英俊,高大威武,能说会道,骗术更是高明,不仅得到了高官厚禄,汉武帝还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他。
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前后,汉武帝出巡来到齐国故地。这里的方士和讲神奇仙方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没有一个能验证长生不老的。可是汉武帝还是执迷不悟,在海上,他举行典礼祭祀天主、地主、人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八神。当船行到了蓬莱岛时,有一位大臣说他看见一个有几丈高的人,可走近一看这巨人就不见了。紧接着又有人帮腔说,他也看见一位老人牵了一只狗,正想报告皇上,可一转身这个老人也不见了。于是包括汉武帝在内,众人都异口同声说:“这就是蓬莱神仙。”此后,汉武帝派遣前去求仙的使者数以千计,结果都一无所获,汉武帝最终也不得不寿终正寝。